【介绍】:见叶志诜条。
养生书。唐·司马承桢著。又名《天隐子》。刊载于《夷门广牍》及《说郛》中。内容有神仙、易简、渐门、斋戒、安处、存想、坐忘、神解等八篇。书中所述导引法,不咽气、吸气、停气,而只是安心定意,以意领气。
古病名。指发于秋季的一种疫病。见《伤寒总病论》卷五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叙疫论》:“夫疫病者……秋时应凉,而热气抑之,则责邪在肺,病曰白气貍。”其症“乍寒乍热,损肺伤气,暴嗽,呕逆,或体热,发斑,喘咳
即冲服剂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症与眼弦赤烂同,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寿世方》卷二。即羊胡疮。详该条。
胆病所生的邪气。《难经·十难》:“心脉微急者,胆邪干小肠也。”
病证名,小肠受病而引起的泄泻。《幼科发挥》:“泻自小肠来者,亦水谷注下而不分,则成糟粕而非完谷,且小肠为受气之府,水谷到此,已变化而未尽变化也。”治宜泌别水谷,用五苓散,使水谷分利,则泻自止。
证名。即阳明经病。见《医学心悟》。详阳明经病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虫白蜡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