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的侧部,相当于肩胛下至第十二肋间部位的总称。
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狐疝。见该条。
见《中药通报》5(1):27,1959。为连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外科全生集》卷四方。大黄二两,藤黄一两,明矾、蟾酥各五钱,麝香、没药、乳香各二钱。用蜗牛打烂作锭、晒干、滴醋研磨,以新笔蘸药,控患顶,圈围患处,至消为止。治痈疖。
腰痛之一。又称痰注腰痛。见《丹溪心法·腰痛》。详痰注腰痛条。
①针刺手法名。出金·窦汉卿《金针赋》。又名苍龙摆尾。其法进针得气后,斜刺向病所,持针勿转,不进不退,然后向左右慢慢摆动针柄,如扶船舵状。一说“行针之时,提针至天部(浅部),持针摇而按之”(《针灸问对》
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指小儿上颚肿起如痈,舌难伸缩,口开难合,不能吮乳,甚至阻塞喉部,不能啼哭等。多因口中不洁或胎中受热,热蓄于胃,熏发于口腔所致。可用三棱针将其刺破,拭去汁液或恶血;再用淡盐汤
【介绍】:见朱纯嘏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松泉条。
皮肤针之一种。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,如七星并列,故名。参见皮肤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