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溢
病名。即毛窍出血。详见该条。
病名。即毛窍出血。详见该条。
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即临产。因古代产妇临产时,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,故名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八角枫之侧根,详八角枫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哈士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幼科类萃·诸汗治法》:“小儿无疾,但睡中遍身汗出如水,觉而经久不干,此名积症盗汗,脾冷所致。”宜先服三棱散消积,次用益黄散温服。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红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失营。因情志所伤,肝郁络阻,痰火凝结而成。病生于颈项,初起微肿,皮色不变,日久渐大,坚硬如石,固定难移;后期破烂紫斑,渗流血水,气血渐衰,形容瘦削,状如树木失去荣华,故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即子烦。详该条。
古病证名。亸,垂下;曳,拖拉。指因风气而致的肌肉麻痹、肢体纵,不能收摄抬举者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七。如面瘫、偏枯、某些截瘫或肌肉顽麻病证,多与风气有关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旋覆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。即原发性不孕症。详不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