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脾约

脾约

病名。便秘的一种。出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约,约束之意。这里指脾虚津少,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。《注解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》:“胃强脾弱,约束津液,不得四布,但输膀胱,致小便数大便难,与脾约丸。”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秘结证治》:“或饮食燥热而成热中胃气强涩,大便坚秘,小便频数,谓之脾约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大便秘结源流》:“脾约,液枯证也。仲景论阳明伤寒自汗出,小便数,则津液内竭,大便必难,其脾为约,脾约丸主之。盖液者,肺金所布,肺受火烁,则津液自竭,而不能行清化之令,以输于脾,是肺先失传送之职,脾亦因爽转输之权,而大便有不燥结者乎,但仲景以脾约丸主之。……当大病后或东南人虚羸,恐虽热甚,而偶误服此,必脾愈弱而肠愈燥也。故本病只宜以滋养阴血,使阳火不炽为上。宜当归润燥汤、苁沉丸、润肠丸。”参见大便秘结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手厥阴经别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手心主之正。即手厥阴心包络经别行的正经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手心主之正,别下渊腋三寸,入胸中,别属三焦,出循喉咙,出耳后,合少阳完骨之下。”从手厥阴心包经分出,在渊腋穴下三寸入胸中,分

  • 腰椎间盘突出症

    病名。指腰椎间盘破裂,髓核突出,挤压椎间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疼痛,属闪腰岔气和闪挫腰痛范畴。多因强力举重及扭闪所致。轻者腰痛,经休息后可缓解,再遇轻度外伤仍可复发或加重。重者腰痛,并向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

  • 尚药局

    古代管理药品及其他有关事务的最高机构,南北朝时期北魏等朝归属门下省。至唐属殿下省。局内设奉御2人,官阶五品下。直长2人,掌管为帝王配制药物,并由文武长官1人监督。药成后,要由医佐、奉御、殿中监、皇太子

  • 毒药

    ①古代统称治病的药物为“毒药”。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:“今世治病,毒药治其内,针石治其外。”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毒药攻邪,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……。”②现代指药性剧烈,有毒、副作用,能导致中毒的药

  • 日华子

    【介绍】:五代药学家。一说宋药学家。姓大、名明,《鄞县志》记载为四明(今浙江鄞县)人,《古今医统》记载为雁门(今山西代县)人,对药物很有研究,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,以药物的寒温、性味、华实

  • 牛虻

    见《本草崇原》。即虻虫,详该条。

  • 原机启微

    见元机启微条。

  • 疠风身起疙瘩

    证名。为疠风兼证。出《疠疡机要》上卷。若上体患者宜服醉仙散;下体患者宜服再造散;上下体具有者,宜用必胜散;遍体疙瘩或隐疹瘙痒者,宜服羌活当归散;疙瘩搔破,脓水淋漓,兼有寒热往来,服用八珍散加丹皮、柴胡

  • 翻天印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九牛造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腑输精于脏

    脏腑相合的一种理论。五脏主藏精,六腑主饮食的消化、吸收和传送。五脏的藏精有赖于六腑的消化、吸收、输送水谷精微,故称腑输精于脏。《灵枢·五味》:“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。”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:“五味入口,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