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脾虚证

脾虚证

脾气脾阳、脾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。《脉经》卷二:“脾虚,……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四:“脾虚,论曰脾象土,位处中焦,主腐化水谷,通行营卫,脾气和则可以埤诸脏,灌四旁。若虚则生寒,令人心腹胀满,水谷不消,噫气吞酸,食辄呕吐,霍乱泄利四肢沉重,多思气结,恶闻人声。”《本草经疏》:“脾虚十二证,饮食劳倦,伤脾发热,饮食不消化,属脾气虚伤食恶食停食,为恣饮汤水,或冷茶、冷酒所致。水肿属脾气虚,脾虚中满,属脾气虚,兼脾阴虚噎膈,属气血两虚,由于血液衰少,而非痰气壅逆所成。脾虚,属气虚健忘,属气血两虚;倦怠,嗜卧,属脾气不足;脾虚腹痛,按之则止,属血虚痞气,属脾气虚,及气郁所致。”方用养脾散、大理中丸等方。参见脾病脾虚寒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柳叶夹

    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黑骨头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劳疟

    病名。疟疾的一种。①指疟久不瘥,表里俱虚,小劳即复者。见《金匮要略·疟病脉证并治》。《诸病源候论·劳疟候》:“凡疟积久不瘥者,则表里俱虚,客邪未散,真气不复,故疾虽暂间,小劳便发。”症见寒热不止,或发

  • 败龟版

    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即龟版,详该条。

  • 元宝贝

    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浙贝母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喻昌

    【生卒】:约1585~1664年【介绍】:清初著名医家。字嘉言,别号西昌老人。新建(今江西南昌)人。年青时以贡生被选入京城,清军入关后隐居,并研读医书,旅游于南昌、靖安等地,后(1644~1661)在

  • 高士

    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上半叶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,字志斋,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医理宗朱震亨,著有《志斋医论》、《素问捷径》等书,皆佚。

  • 乳儿

    从出生后一个月至一周岁为乳儿。又称乳下婴儿,亦名婴儿。《成方切用·杂将护法》:“婴儿百日,任脉生,能反复,乳母当存节喜怒,适其寒温。婴儿半晬,尻骨已成,乳母当教儿学坐。婴儿二百日外,掌骨成,乳母教儿地

  • 大便下血

    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大便下血者,是大肠热结,损伤所为也。脏气既伤,风邪自入,或蓄热,或积冷,或湿毒积于脾胃,或疳食伤于脏腑,因兹冷热交击,疳湿互作,致动血气,停留于内,凝滞无归,渗入肠中,故

  • 肉刺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脚趾间生肉如刺,谓之肉刺。”又名鸡眼。本病因鞋紧窄,或足骨畸形,局部长期受压、磨擦,使皮肤局限性增厚而成。多生于足底前端或足趾部。数目不一,似豌豆大,状如鸡眼,根部深陷,

  • 十四法

    指十四种针刺的基本手法。见金·窦杰《针经指南》。即动、摇、进、退、搓、盘、弹、捻、循、扪、摄、按、爪、切等十四种。后世医家继承了窦氏的学说,并各有体会和发挥。如明·徐凤《针灸大全·金针赋》:“爪而切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