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循经考穴篇》。即肩髃。见该条。
即割治疗法。见该条。
骨名。又名横骨、盖骨。即耻骨上支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即针眼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,以针刺破,眼时即瘥,故名偷针,实解太阳经结热也。”详针眼条。
病证名。亦名瞳子散大、瞳人散杳、瞳神阔大、瞳人开大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瞳神散大,而风轮反为窄窄一周,甚则一周如线,……若初起即收可复,缓则气定膏散,不复收敛。”病久或失治,黄精(晶状体)可变混浊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攒竹,见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两侧胁部里急牵紧。参胁痛里急条。
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远道刺(《针灸甲乙经》作道刺)者,病在上取之下,刺府输也。”指身体上部有病取用肘膝以下阳经(属腑)的穴位进行治疗。亦有指取用下肢足三阳经穴位或六腑下合穴者。以其针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12卷,已佚。
即八段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