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自汗

自汗

证名。①指发热汗出。亦称自汗出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》。②指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自汗证治》:“夫自汗,多因伤风伤暑,及喜怒惊恐、房室虚劳,皆能致之。无问昏醒,浸浸自出者,名曰自汗。”《丹溪心法·自汗》:“自汗属气虚血虚、湿、阳虚、痰。”《证治汇补》卷三:“阳虚自汗,必恶寒;火热自汗,必躁热;伤湿自汗,困倦身重,天阴转甚,声如瓮出;伤风自汗,头疼身热咳嗽烦闷,鼻塞流涕;伤暑自汗,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;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;脾虚自汗,倦怠少食。”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症均有自汗。详阳虚自汗、气虚自汗血虚自汗虚劳自汗、心虚自汗、肺虚自汗、脾虚自汗、肝热自汗、痰症自汗、伤湿自汗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转膝

    练功方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两下肢并立,上身前倾,微躬其腰,双手掌分按于两膝,旋转活动膝关节。适用于治疗膝部疾患。

  • 特疽

    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有头疽生于肺俞及肝俞。证治同发背。

  • 中洒

    古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。又称水毒病,详该条。

  • 尿道

    为膀胱通出体表的管道。

  • 花叶细辛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花叶矮沱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木舌胀

    病证名。小儿舌上偶生疮肿,症见舌体粗大、木闷而硬。《儒门事亲》:“热结于舌中,舌为之肿,名曰木舌肿。木者,强而不柔和也。”见于感染性疾病而伴有神经损害者。参见木舌条。

  • 口甘

    指口中有甜味的感觉。《素问·奇病论》:“津液在脾,故令人口甘也,此肥美之所发也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口甘,经云有病口甘者,此五脏之溢也,名曰脾瘅。治之以兰,除陈气也,兰香饮子。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,

  • 蔡小香

    【生卒】:1862~1912【介绍】:清末妇科学家。名钟骏,号轶鸥,以字行。上海人。清光绪十年(1884年)科诸生。入泮后绝意功名,以医为业。其父砚香有医名,秉承家学,于妇科造诣更深,赠药济贫,名闻遐

  • 白虎摇头

    针刺手法。出明·徐凤《金针赋》。又名赤凤摇头。其法进针后,先插针左转,再提针右转,并左右摇动如手摇铃状,如此反复操作六次或六的倍数。有行血的作用,适用于治疗血瘀等症。

  • 鼻齇

    病名。俗称酒齇鼻,又名鼻赤。指肺素有热或阳明血热而致鼻红。饮酒者多见。《嵩崖尊生书》卷六:“鼻齇,阳明血热,大半得之好酒,肺受热郁,得热愈红,亦或热红遇寒,污浊凝结,见紫黑色,治宜化滞血生新血,兼祛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