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栖真
【介绍】:
见苏澄条。
【介绍】:
见苏澄条。
见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四。即飞龙阿魏化坚膏,见该条。
简称方。方指医方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:“医方者,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术者也。”剂,古作齐,指调剂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调百药齐和之所宜。”方剂是治法的体现,是根据配伍原则,总结临床经验,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
①与天相对而言,属阴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神(自然界阴阳的变化)在天为风,在地为木,在脏为肝。”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。”②指耳前之肉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墙基(耳
病证名。指嗜酒无度、湿热伤脾所致的腹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酒积腹痛之症,痛而欲利,利下黄沫,天明即发,饮酒痛甚,小便赤涩。”治疗如痛而欲利,脉沉数者,枳壳大黄汤;口苦舌干,干葛清胃汤;利下黄沫,栀连
病证名。指麻黄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头痛、发热、身疼、腰痛、骨节疼痛、恶风、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三:“此太阳伤寒也,寒则伤荣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伤门》:“如
全舌色红,有两条纵行灰色干燥苔。见于温热病,为内热炽盛,邪结胃腑之象,证见壮热谵语、循衣摸床、神昏撮空等,急用苦寒泄热攻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俗病名。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皮肤病。见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上海中医学院编)。又名锯痕症、肉蜈蚣、多继发于外伤、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,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。好发于胸、背及四肢等处。皮损高突不平,逐渐
病证名。指外感风热侵袭阳经的齿牙出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十:“外感牙衄之症,身发寒热,烦闷不安,目痛头额痛,鼻干不眠,牙血暴出。”多因太阳表邪,侵入阳明,或阳明本经热甚所致。治宜清热解表,选用葛根羌活汤
病证名。①指桂枝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证象阳旦。”成无己注:“阳旦,桂枝汤别名也。”《金匮要略·妇人产后病脉证治》:“阳旦证续在耳,可与阳旦汤。”旁注:“即桂枝汤。”②指桂枝汤证兼见心
病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受风热郁怒而起,喉中紧,靠蒂丁,不甚痛,饮食有碍,若劳心不忌口,不避风,日久不治,长塞喉中,渐加气闷,以致殒命。”治宜疏风清热、解郁利咽。可选用清咽利膈汤、柴胡疏肝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