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饼灸
即隔饼灸,见该条。
即隔饼灸,见该条。
见王叔和脉诀条。
药物剂型之一。由药物粗粉或配少量茶叶与粘合剂混合而成。制成小方块或长方块,亦有制成饼状剂型。用时将药块打碎,置于有盖茶杯中,冲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。常用茶剂如午时茶、感冒茶、甘和茶等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洪寿曼编于1907年。本书内容采自前人医著,用白话的形式予以阐述。为初学入门读物。卷1脏腑功能、四诊、治法;卷2~4内伤,外感,妇、儿多科病症,附录杂病简验方。全书文字浅近,吸取了西洋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黄芩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六经皮部之一,属少阳的皮部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少阳之阳,名曰枢持,上下同法,视其部中有浮络者,皆少阳之络也。”说明手足少阳经循行部位上所见的浮络都属于少阳络,而浮络之外的皮肤,即为少阳之皮部。张景岳
病名。指气攻腹膜之外而虚胀、肿满者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:“膜外气……本于肺受寒邪,传之于肾,肾气虚弱,脾土又衰,不能制水,使水湿散溢于肌肤之间,气攻于腹膜之外,故谓之膜外气,其病令人虚胀,四肢肿满,按
见平乐郭氏正骨法条。
①音义同浮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上下溢于皮肤,故为胕肿。”吴崑注:“肌肤浮肿曰胕肿。”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太阴所至为重胕肿。”②音义同腐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:“其民嗜酸而食胕。”《素问·风论
《素问》篇名。举,谓列举;痛,是症状。马莳注:“首篇悉举诸痛以为问答,故名篇。”本篇首先讨论由于寒邪客于脏腑经脉所引起的多种疼痛的辨证;中间又讨论了望五色以辨寒热,视脉坚陷以别虚实;然后,阐明怒、喜、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枫香寄生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