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痧症全书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巴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野生资源植物》。为蕹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即夹脊穴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。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。详收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。撰有运气著作《天元秘演》10卷,已佚。
指针刺时由于某种原因而致针身在肌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。此多由进针过快,刺激太强引起局部痉挛收缩;或针体触及坚硬组织;或患者体位移动;或某种外力碰撞而引起。轻度弯针可缓慢退出,针体弯曲角度较大时,应轻为摇
即失笑散第一方,见失笑散条。
出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。麻疹的别称。详该条。
病症名。又名酒泄。《罗氏会约医镜·论泄泻》:“酒湿泄,用葛花解酲汤,此因酒之湿热也,而亦有因酒生寒湿者,以酒性去,而水性留为寒也,惟峻补命门则可。”详酒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