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血丝疔

猜你喜欢

  • 胃痈

    病名。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二十八。即胃脘痈。见该条。

  • 宫外孕二号

    经验方。见《中华医学杂志》1975;(6)。丹参、赤芍药各15克,桃仁9克,三棱、莪术各3~6克。水煎服。用于子宫外孕腹腔内血液已凝成血肿包块者。实验研究:有扩张血管作用;有促进消除腹盆腔血液或血肿包

  • 尾骶骨

    骨名。又名尻骨、尾底骨、尾脊骨。是骶骨、尾骨的合称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尾骶骨,即尻骨也。其形上宽下窄,上承腰脊诸骨,两旁各有四孔,名曰八髎,其末节名曰尾闾,一名骶端,一名橛骨,一名穷骨,俗

  • 崩砂疳口风

    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多由心脾之热内蕴,胃中腐气薰蒸所致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舌下牙根上肿赤,口内作臖、作热,牙根渐烂;亦脱牙为患。”治宜清胃泻火、解毒。可选用三黄凉膈散、清胃散、导赤散等

  • 气鼓法

    正骨手法。适用于胸肋骨个别骨折及错位的整复。患者仰卧,背部垫高,令患者用力咳嗽或深呼吸,同时令助手下压腹部,医者下压突出的骨端,借“鼓气”的力将陷内的骨端或错位骨端鼓出,借以达到整复的目的。

  • 漏睛眼

    病名。《原机启微》:“其病隐涩不自在,稍觉眊噪,视物微昏,内眥穴开窍如针目,按之则沁沁脓出,有两目俱病者,有一目独病者。目属肝,内眥属膀胱,此盖一经积邪之所致也,故曰热积必溃之病,又曰漏睛眼是也,竹叶

  • 腰脚痛

    证名。又称腰足痛。指腰痛连及下肢之症。多因肾虚,风寒湿侵袭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腰背病诸候》:“肾气不足,受风邪之所为也。劳伤则肾虚,虚则受于风冷,风冷与真气交争,故腰脚痛。”治宜补肾强骨,祛风散寒化湿

  • 阴阳翳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阴阳圈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黑睛上生二翳,俱白色,一中虚,一中实,两翳连环,如阴阳之圈,若白中略带焦黄色,或纯白而光滑沉涩者,皆不能去尽;若有细细赤丝绊者,退尤迟。”

  • 血眼

    病证名。①指血浸眼中。初生艰难,血浸眦睚,遂溅渗其睛,以致神瞳不见,名血眼。②指血脉贯瞳。《保婴易知录》:“儿百日内乳嗽不愈,以致血脉贯瞳,而眶紫黑,或白珠红赤如血,亦名血眼。”

  • 土防己

    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木防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