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东新语》。为橄榄之别名,详该条。
形容满脸通红。太阳病未解,并传阳明时出现的病色。阳明之经循于面,阳气郁发于表,故面色红赤。治宜发汗解表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设面色缘缘正赤者,阳气怫郁在表。”
出《本经逢原》。又名蟆皮、干蟾皮、蛤蚆皮。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.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皮。辛,凉,有小毒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外感风邪后出现泄利。多因脾胃嫩弱,感受风邪,肺气上逆,脾失运化所致。其症以怕冷鼻塞,咳嗽气促而泄泻为特征。治宜疏散外风,调理脾气。用人参败毒散。
①一般指膀胱有实热病邪的病证。如膀胱湿热。见该条。②指膀胱经的证候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,足太阳经也。病苦逆满,腰中痛,不可俛仰是也。名曰膀胱实热也。”“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,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经期忽然作渴误食生冷,遍身潮热,痰气急满,恶寒,四肢厥冷一证。治宜辛温解表。方用五积散之类,或酌情用厚朴、陈皮、茯苓、白芷、枳壳、川芎、半夏、香附、苍术、柴胡、干姜、青皮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野棉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:“甜疮生面上,不痒不痛,常有肥汁出,汁所溜处,随即成疮,亦生身上,小儿多患之。”由湿热蕴蒸皮肤所致。治宜清热利湿。内服黄连解毒汤化裁。外用三石散麻油调敷。相当于脓疱疮。
指申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病者,……下晡甚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颅囟经》。指小儿疳痢伴有腹胀,腹痛,里急后重,痢下脓血的症候。治宜温中止痢之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