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巵言》。为酸浆之别名,详该条。
体表部位名。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,相当于胸大肌的部位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阳之筋,……上引缺盆、膺、乳……。”
见《贵阳民间药草》。即刺梨根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邹铉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即藕节,详该条。
书名。①清·何梦瑶撰。2卷。刊于1872年。作者将药物分为草、木、果、谷、菜、金石、虫介等类,并以韵语的形式介绍316.种常用药,内容比较简要。②清·陈明曦撰。2卷。约刊于1895年。全书共载药物27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绛梨木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赤水玄珠》。为椒目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惟宜。安徽祁门人。曾学医于名医汪机,将汪机的弟子所录的汪机医案,编成《石山医案》(1519年)。
病名。出《儒门事亲》卷二。即气疝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