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问汗

问汗

十问之一。了解病人出汗情况,可辨别病的邪正虚实表里阴阳外感病,恶寒、发热无汗表实;发热、恶风自汗表虚;热不因汗减,为邪已入里,或为暑热湿温等证。内伤病,不热而汗自出的为自汗,多属阳虚;睡时汗出,醒即汗止的为盗汗,多属阴虚;夜间盗汗,日间自汗,多属阴阳两虚。疾病危重时,大汗淋漓,或汗出如珠,四肢厥冷,脉微细欲绝者,为绝汗;额上汗出如珠,兼见喘促,为亡阳之汗,乃阳气将脱之候。先战栗而后汗出为战汗,乃邪正相争之象。若汗出热退、脉静,为邪去正安;汗后身凉,脉躁,为正不胜邪,急当扶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泉

    ①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中极,见该条。②经外奇穴名。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男阴卵大,病,灸玉泉百壮,报之。穴在屈骨下阴,以其处卑,多不灸之。”即位于男性阴茎根上正中央、耻骨联合下缘处。②出《幼

  • 推粪虫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蜣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妇人科

    医学分科之一,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的学科。明太医院设有十三科,妇人科为其中之一,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。参见十三科条。

  • 满痧

    病名。见《文堂集验方》卷一。即黑痧。详该条。

  • 周天散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地龙二两,蝉蜕(去翅足)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半钱至一钱,分四次(昼三夜一)服,乳香煎汤调下。治痘黑陷,项强直视,喘胀发搐。

  • 山帚条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一叶萩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细叶亚婆草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鲫鱼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唐本草

    见新修本草条。

  • 出自鼻之液。《诗·泽陂》:“涕泗滂沱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:“涕、泗、洟,皆鼻液也……以生于肺,则曰泗。”即涕。详该条。

  • 冲头痛

    病证名。后世亦称正头痛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膀胱,足太阳之脉,起于目内眦,上额交巅,……是动则病冲头痛,目似脱,项如拔。”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:“足太阳之脉,上额交巅,直入络脑,别下项。其病冲头痛,目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