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邪热炽盛的里证。多因病邪内传或脏腑积热所致。症见身热汗多,渴欲引饮,心烦口苦,小溲短赤刺痛,舌红苔黄,脉洪数或弦数等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一:“热在里者,为瞀闷胀满,为烦渴喘结,或急叫吼,或躁扰狂越
祛风法之一。治疗风湿日久,血脉不和,肝肾亏虚的方法。症见腰膝冷痛、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,用独活寄生汤。方中除了用祛风湿和补肝肾的药以外,并选用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熟地以和营养血,使血脉通利,滞留的风邪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生平不详。著有《济世万全方》1卷,佚。
病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。即时行寒疫。详该条。
指神气的耗散与恢复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观其色,察其目,知其散复。”
经穴名,代号GB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后曲、鱼尾,太阳、前关。属足少阳胆经。手太阳,手、足少阳之会。位于目外眦外侧0.5寸,眶骨外缘凹陷处。布有颧面神经,颧颞神经和面神经的颞支;并有颧眶动、静脉通
见脉要图注条。
①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七种情志活动,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。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、持久或失调,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
见《本草经疏》。为大腹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