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,只设1人,始设于1272年(至元九年),官阶从五品。
见医方全书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扁担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蛊毒病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蛊毒病诸候》:“著蛊毒,面色青黄者,是蛇蛊。其脉洪壮,病发之时,腹内热闷,胸胁支满,舌本胀强,不喜言语,身体恒痛。又心腹似如虫行,颜色赤,唇口干燥,经年不治,肝鬲烂而死。”参
病证名。亦名经行隐疹,经行癗。经前荨麻疹。指每值临经或行经期间,周身皮肤突起红疹,块形大小不一,或起风团,融合成片,瘙痒异常,经净渐退的病症。多因血虚、风热、血瘀所致。若因素体血虚,或久病失养,营阴暗
出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。即砭石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润安。江苏武进人。著述有《伤寒通解》、《伤寒金匮方解》、《医理摘要》等,刊行流传的有《本经疏证》、《本经续疏》、《本经序疏要》等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循经考穴篇》。即肩髃。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葡萄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千金翼方》。为肉桂药材之一种,系加工除去栓皮者,详肉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