耵聍的俗称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何游条。
即皮肤针疗法,因刺激仅及皮肤而名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小儿生下百日或半岁内,因胃热突然出现发黄。由阳明胃热,湿邪留滞,湿热郁蒸而发。症见身黄壮热,腹胀口渴,大便秘小便赤涩。治宜清利湿热,用茵陈蒿汤合五苓散。热重者可用黄连解毒
病证名。又名黄胖病、黄胖、黄肿、食劳疸黄。由小儿赤脚或坐地,皮肤触及钩虫丝状蚴后,进入体中引起。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血,以面黄浮肿,全身无力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为主证。治疗以驱虫为主,配合调理脾胃。驱虫可
见《质问本草》。为蜘蛛抱蛋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医生。曾著《太医金箴》、《四民月令》等书,均佚。
出《灵枢·五色》。即拇指。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苍耳子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异授眼科》。即目眶岁久赤烂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