疹痘秘旨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病证名,见《验方新编》卷之一。其表现为黑眼珠呆滞。参见通睛条。
见清·曾鼎《妇科指归》。指差经。详该条。
唐代藏族翻译家。前藏尼木人,自幼聪颖。曾向印度高僧莲花生学习梵文和医学。一生译著甚多。译有《甘露精义八支密诀》、《赞木央本草》、《四续释难明灯》等医著。所译医著,对宇陀·元丹贡布撰写《四部医典》多有帮
推拿手法。点法的一种。手指微屈,用指端用力按压穴位。常用于天突及病人取仰卧位时的风池、风府等穴位,以便于操作和施加压力。
见痧法备旨条。
①治法之一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气反者……病在中,旁取之。”马莳注:“盖病在于中,而经脉行于左右,则或灸或刺,或熨或按,皆当取之于旁也。”②循经远刺的取穴法之一。如病在腰部,针委中穴。《灵枢·终始
即便血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篇》:“阴络伤则血内溢,血内溢则后血。”详便血条。
即拯阴理劳汤。见该条。
涌流出于外。《素问·著志教论》:“阳气滂溢,干嗌喉塞。”
黄疸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:“热邪在骨髓,而脑为髓海,故热气从骨髓流入于脑,则身体发黄,头脑痛,眉疼,名为脑黄候。”治宜石膏散等方。参见黄疸有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