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又名外喉痈。系指痈发于颏下,正咽喉以外者。多由风毒邪火挟痰循经上灼于咽喉所致。症见颏下,正咽喉之外、内外皆肿,外形如馒首,色红疼痛,有碍饮食吞咽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,内外
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(遵义医学院)。①红藤60克,地丁30克,川楝子15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二次服。功能理气,活血,清热。治瘀滞型阑尾炎(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)。②红藤30克,金樱子根30
明代官名。为生药库之最高官职,主管该库事务。参见生药库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地不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。即大健脾丸,见该条。
书名。明·陶华撰于1445年。1卷。本书主要是根据痈疽等病证及其若干兼证制定内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以供临床参考。后薛己将本书收入《薛氏医案》中,并附按语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外科》。为盾叶薯蓣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温灸器,见该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见太乙神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