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。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多因风、湿、热、虫四者为患。发无定处,初为皮肤发痒,后起淡褐色粟粒样丘疹,表面有落屑,病损逐渐扩大,融合成片,形成肥厚粗糙皮损,形状不一,瘙痒明显,搔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形圆而小,疮口内有油者。治同疔疮。
药物学著作。简称《唐本草》。54卷。唐·苏敬等撰于659年。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。分为正文、图和图经三部分。《新修本草》正文20卷,目录1卷,是在《本草经集注》一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、唐以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岗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山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。即水毒病,详该条。
见《济阴纲目》。即胞寒不孕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殷仲春条。
五迟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小儿二、三岁一般能说简单的语言,到四、五岁还不能说话者为语迟。言为心之声,肾脉系舌本,小儿先天肾虚,心气不和,为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。但也有由后天脾胃亏损,津气不能上荣所致
见《中国植物图鉴》。为甘露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