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阳圈

阴阳圈

病证名。指目睛生翳两相对映者。出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①一眼黑睛上生二翳,一中虚,一中实,两翳连环,故名。详阴阳翳条。②两目各留一翳,左右对照,谓之阴阳圈。上述两种皆属宿翳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囟肿

    病证名。指囟门肿起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有囟肿者,由脾胃不和,冷热不调,或怒啼饮乳,或喘急咳嗽,致阴阳气逆,上冲而囟肿也。热则肿而软,冷则肿而硬。”因热而肿者,宜清热解毒,以青黛冷水调敷于局部

  • 沦指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七。即代指。见该条。

  • 雌雄痔

    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:“一长一圆即雌雄也。”即肛门外有两个大小不等的痔核。宜内服苦参丸或手术治疗。

  • 飧(sūn 孙)泄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)。一作飧泄。又名飧泻、水谷痢。以泻下完谷不化为特征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夕食谓之飧。以食之难化者,尤在于夕,故食不化而泄出,则谓之飧泄。此俗所谓水谷痢也。”脾胃气虚阳

  • 海论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因以讨论人体的四海为主,故名。篇内主要论述人体的胃、冲脉、膻中、脑四者,既是全身精神气血的来源,也是营卫气血、十二经脉汇合之处,故以髓海、血海、气海、水谷之海命名。并进一步阐述了四

  • 泻热黄连汤

    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卷六十引李东垣方。又名黄连饮子。黄连(酒炒)、黄芩(酒炒)、龙胆草、生地黄、柴胡各一钱,升麻五分。水煎,于午前或饭后热服。治暴发火眼。

  • 疸目

    病证名。见佚名《男妇小儿眼科七十二症》。多因脾经湿滞所致。症见两睑赤烂,时痒流泪。治宜祛风清热除湿等法。

  • 珠中气动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多因头风痰火所致。“视瞳神深处,有气一道,隐隐袅袅而动,状若明镜远照一缕青烟也。……动而定后光冥者,(眼)内证成矣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类今之玻璃体混浊,参见云雾移睛条

  • 辛开苦泄

    汗法之一。又称辛开苦降,简称开泄。①用辛味药发散表邪,用苦味药清泄里热。如症见发热、微恶风寒、头痛、少汗、口渴、咽痛,舌苔黄白,脉浮数等,可用桑菊饮加黄芩、大青叶等,以辛凉透解,兼清泄里热。②因痰湿热

  • 产后玉门不敛

    见清·沈明宗《医征女科》。即产后玉户不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