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黄

阴黄

病名。①黄疸病两大类型之一。因阳黄日久转化,或因脾阳不振寒湿内蕴、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黄疸》:“凡病黄疸而绝无阳证阳脉者,便是阴黄。”症见身目黄色晦暗,胃呆腹胀,神疲乏力,胁肋隐痛,小便短少,大便不实,舌淡苔腻,脉沉细迟等。治宜调理脾胃,温化寒湿。方如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茵陈四逆汤等。阴黄可见于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慢性胆囊炎等病。参见黄疸条。②黄疸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:“阳气伏,阴气盛,热毒加之,故但身面色黄,头痛而不发热,名为阴黄。”③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寒热,并十指疼痛,鼻中煤生,此是阴黄。”治疗宜“先烙上脘穴,更灸二十壮,次烙气海下廉、内乳等穴。不差,灸气海、天窗、百壮。更宜服麻黄栀子汤。”若见人中反者,病情较为严重。参见黄疸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神农本草经

    我国最早的一种药物学专著。简称《本草经》或《本经》。约成书于秦汉时期(一说战国时期)。本书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药物学的成就。原书早已失传,其文字则经辗转引录,仍保存于《证类本草》等书中。

  • 胆胀

    证名。胀病之一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胆胀者,胁下痛胀,口中苦,善太息。”《医醇賸义·胀》:“胆为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。……胆气血皆少,为清静之腑,寒气干之,故胁痛口苦;气郁不舒,故善太息也。当轻扬和解,后

  • 牙龈风

    病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不分上下内外俱生,初起牙匡肉红肿,齿痛彻心者,发于外者轻,发于内者重,由肾火胃热薰蒸而成。”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。可选用清胃散、知柏地黄汤、泻心汤等加减。

  • 虚痰

    痰证之一。①泛指因元气虚所致的痰证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不可攻者,便是虚痰。……或以形羸气弱,年及中衰者,即虚痰也;或以多病,或以劳倦,或以忧思酒色,致成劳损,非风卒厥者,亦虚痰也;或脉见细数,脏

  • 踵息

    ①指深长的呼吸。出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真息深深,真人之息以踵,众之息以喉。”②气功术语。要使呼吸深达踵部。《玄肤论》:“以踵者,谓深入于穴也。”即加强意念引导后的自身体会。

  • 巫方

    【介绍】:见巫妨条。

  • 脚趾骱

    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脚趾关节。

  • 青盲翳

    病证名。①谓青盲患者,瞳内复生翳障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’黑白二睛,无有损伤,瞳子分明,但不见物,名为青盲。更加以风热乘之,气不外泄,蕴积于睛间而生翳,似蝇翅者,覆瞳子上,故谓青盲翳也。”类今因某

  • 五之气

    主气之第五气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为阳明燥金之气,主秋分后60日又87.5刻。亦即由秋分至小雪,其中包括寒露、霜降、立冬三个节气。参主气条。

  • 美须

    须色华美。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:“美须者阳明多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