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兰室秘藏·眼耳鼻门》。即助阳和血补气汤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又名合谷疽、丫刺毒、擘蟹毒、拍蟹毒、病蟹叉、手叉发、合谷毒、虎口疽、合谷疔、虎口百丫、虎口、手丫刺、丫叉毒、虎丫毒、丫毒、丫指等。由阳明经湿热凝结,毒聚虎口而发。初起忽发黄色
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马槟榔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即菟丝子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即金樱根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白头翁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核桃楸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噫哕膈中气闭塞,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。”《类经图翼》列作奇穴,名腋下穴。位于腋中线上,腋窝直下1.5寸处。主治噫哕,胸膈满闷,狐臭;以及肋间神经痛等。斜刺0.3
即补阴。详该条。
见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一。又名中腑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