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刺李

刺李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李

药材名称刺李

拼音Cì Lǐ

别名茶茹(藏名)

出处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
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果实。8~9月采将成熟果实,用白糖制成果脯备用。

原形态落叶灌木,高1~3米。枝节上有3枚针刺,刺长至2厘米,成三叉状,粗大;节间密生长刺毛或无刺毛。叶近圆形或圆形,长2~2.5厘米,宽2~3厘米,叶片3深裂,基部平截或稍心形,裂片顶端钝,两面疏生短柔毛而脉腋处的毛较密,或几乎无毛;叶柄长1~3厘米,有白色疏柔毛或短茸毛,常混生头状腺毛。花1~2朵单生枝端,绿色或带红色;萼片矩圆形,萼片及萼角外面有腺柔毛;花瓣白色,椭圆形,长为萼之半;雄蕊伸出花瓣外,先端有杯状腺体;子房有腺质刺毛,花柱长于雄蕊。浆果无毛或有稀疏的腺刺毛,果近球形或椭圆形,长达1.6厘米,紫色。花果期6~9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林下及河岸灌丛中。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味酸,平。

归经入肝经。

功能主治治萎缩性胃炎,胆汁缺乏病。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;或作茶点吃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刺李

药材名称刺李

拼音Cì Lǐ

英文名Fruit of Hedge Gooseberry

别名茶茹。

出处出自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藨的果实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ibes alpestre Wall.ex Decne.

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将成熟果实,鲜用,或用白糖制成果脯。

原形态大刺茶藨 落叶灌木,高1-3m。枝节上有3枚针刺,刺长达2cm,成三叉状,粗大;节间密生长刺毛或无刺毛。叶簇生;叶柄长1.6-3cm。疏被柔毛或腺毛;叶片阔卵形至近圆形,长2-2.5cm,宽3-4cm,基部平截或稍心形,3深裂,裂片先端钝,上面疏生短柔毛,脉腋处的毛较密,下面被柔毛和腺毛,边缘具齿牙。花1-2朵,通常腋生,绿色或带红色;花梗长约1cm,密被柔毛;萼片长圆形,萼片及萼筒外面有腺柔毛,萼裂片反曲;花瓣白色,椭圆形,长为萼的一半;雄蕊伸出花瓣外,先端有杯状腺体;子房下位,有腺质刺毛,花柱长于雄蕊,先端2裂。浆果无毛或具稀疏的腺刺毛,近球形或椭圆形,长达1.6cm,紫红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6-9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4000m的林下及河岸灌丛中或沟谷道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呈不规则的扁圆球形,直径约1cm。表面皱缩不平,暗红色,显油性,无毛或疏生腺刺毛。顶端有宿萼,基部果柄具腺刺毛。种子肾形。干燥的果实果皮易碎,新鲜果实饱满有汁。气微,味酸。

性味酸;平

归经肝经

功能主治健胃。主萎缩性胃炎;胆汁缺乏病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9g;或作茶点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野粟

    药材名称野粟拼音Yě Sù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莠狗尾草的谷粒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tariadeniculata(Lam.)Beauv.采收和储藏:谷粒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莠狗尾草,多年

  • 黄花木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花木药材名称黄花木拼音Huánɡ Huā Mù出处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黄花木的种子。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。原形态灌木,高1~3米。茎圆柱形,

  • 峨嵋耳蕨

    药材名称峨嵋耳蕨拼音é Méi ěr Jué别名万年青(《峨嵋药植》),树林株(《中国药植志》)。出处《中国药植志》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峨嵋耳蕨的全株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

  • 大马蓼

    药材名称大马蓼拼音Dà Mǎ Liǎo别名蓼草、旱苗蓼、白辣蓼来源蓼科蓼属植物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辛、苦,凉。

  • 广西花点草根

    药材名称广西花点草根拼音Guǎnɡ Xī Huā Diǎn C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广西紫麻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eocnide kwangsiensis Hand.-Mazz

  • 向日葵花托

    药材名称向日葵花托拼音Xiànɡ Rì Kuí Huā Tuō别名向日葵花盘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向日葵饼(《湖北科技》(8):60,1972),葵房(佳木斯医学院《葵花

  • 紫油木

    药材名称紫油木拼音Zǐ Yóu Mù别名青香木、梅江来源漆树科紫油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 Poiss.,以嫩叶尖入药。生境分部四川、云南。性味微苦、涩,凉

  • 和筋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和筋草药材名称和筋草拼音Hé Jīn Cǎo别名大鸡肠草、鹅儿肠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来源为石竹科植物日本狗筋蔓的全草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长1~1.5米。茎细长,蔓性,多分枝,密

  • 苣荬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苣荬菜药材名称苣荬菜拼音Jù Mǎi Cài别名苦菜、败酱草[北方地区]、小蓟[黑龙江]、苦苣菜、取麻菜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苣荬菜Sonchus Brachyo

  • 洋地黄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洋地黄药材名称洋地黄别名毛地黄来源玄参科洋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.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上海、浙江、北京等地有栽培。化学成分含强心甙类:①洋地黄毒甙(dig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