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大叶凤仙花

大叶凤仙花

药材名称大叶凤仙花

拼音Dà Yè Fènɡ Xiān Huā

英文名all-grass of Largeleaf Touch-me-not

别名泽兰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风仙花科植物大叶凤仙花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mpatiens apalophylla Hook. F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大叶凤仙花,草本,高30-60cm。根茎长,茎粗壮,直立,不分枝。叶互生,密生于上部;叶片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圆状倒披针形,长10-22cm,宽4-8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形下延成柄,边缘具波状圆齿,齿间有小刚秘;侧脉9-10对。总花梗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,长7-15cm,花两性,4-10朵排成总状花序,花梗长达2cm;花大,黄色,长达5cm;萼片4,外面2片斜卵形,内面2片线状披针形;旗瓣椭圆形,先端圆,有小突尖,背面中肋细,翼瓣短,2裂,基部裂片先端渐尖,上部裂片先端圆钝,背面的耳宽唇瓣囊状,有长2-3fcm内弯或螺旋状细长的距;雄蕊5,花药钝。蒴果棒状,光滑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500m的水边、山坡草丛中林下阴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

性味味苦;性温

功能主治散瘀通经。主跌打损伤;瘀肿疼痛;月经不调;瘀血经闭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有散瘀、通经的功能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暗鳞鳞毛蕨

    药材名称暗鳞鳞毛蕨拼音àn Lín Lín Máo Jué英文名Dark-scale Wood Fern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鳞鳞毛蕨科植物暗鳞鳞毛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

  • 叶上果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叶上果根药材名称叶上果根拼音Yè Shànɡ Guǒ Gēn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椴树科植物椴树的根。原形态椴树,又名:青科榔、家鹤儿。落叶乔木,高约15米。树

  • 鹿藿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鹿藿根药材名称鹿藿根拼音Lù Huò Gēn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来源为豆科植物鹿藿的根。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,妇女痛经,瘰疬,疖肿。复方①治小儿疳积:鹿藿根三钱,水煎服

  • 蔗鸡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蔗鸡药材名称蔗鸡拼音Zhè Jī出处《中国新医药》9:11,1954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节上所茁生之嫩芽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甘蔗"条。功能主治主消渴。用法

  • 木姜子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木姜子叶药材名称木姜子叶拼音Mù Jiānɡ Zǐ Yè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来源樟科植物木姜子的叶片。功能主治《湖南药物志》:"治痧症,水肿,无名肿毒,鸡屎

  • 牛蹄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蹄甲药材名称牛蹄甲拼音Niú Tí Jiǎ出处《纲目》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甲。功能主治《纲目》:"烧灰服,治牛痫;和油涂臁疮;研末贴脐,止小儿夜啼

  • 益母草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益母草药材名称益母草拼音Yì Mǔ Cǎo英文名HERBA LEONURI别名益母蒿、益母艾、红花艾、坤草、茺蔚、三角胡麻、四楞子棵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

  • 赤阳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赤阳子药材名称赤阳子拼音Chì Yánɡ Zǐ别名救军粮、赤果、纯阳子、火把果(《滇南本草》),红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救兵粮(《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)),水沙子(《

  • 广枝仁

    药材名称广枝仁拼音Guǎnɡ Zhī Rén英文名Seed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别名芭豆、崖花子、土连翘、山枝仁、榨木仁、公栀子、五牛子、为龙子出处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
  • 厚皮树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厚皮树药材名称厚皮树拼音Hòu Pí Shù别名胶皮麻、十八拉文公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。出处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厚皮树的树皮。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