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红叶树

红叶树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叶树

药材名称红叶树

别名翁仔树、羊屎果、倒拉锯、羊咪屎、万打棍

来源龙眼红叶树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.,以根、叶入药。

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区。

性味苦,凉。

功能主治行气活血,祛瘀止痛。主治跌打损伤,肿痛,外伤出血。

用法用量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取汁或干叶研粉,调冷开水涂患处。

注意孕妇忌服。

摘录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红叶树

药材名称红叶树

拼音Hónɡ Yè Shù

别名翁仔树、倒拉锯、万打棍、羊咪屎、橄榄树、羊仔屎

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龙眼科植物小果山龙眼的根或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[H.tonkinensis Lecomt.]

采收和储藏:冬、春季采挖根,去须根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夏、秋季采收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乔木,高4-20cm。树皮灰褐色或暗褐色。叶互生,薄革质或纸质;叶柄长0.5-1.5cm;叶片长圆形、倒卵状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5-15cm,宽2.5-5cm,先端短渐尖或钝,基部楔形,稍下延,全缘或上半部叶缘具疏浅锯齿;侧脉6-7对,两面均明显。花两性,辐射对称,总状花序腋生,长8-20cm,有时花序轴和花梗初被白色短毛,后渐无毛,花梗常双生;苞片三角形,长约1mm;花被管子长约1mm;花被管长1-1.2cm,白色或浅黄色;花药椭圆形,腺体4,有时连生呈4深裂的花盘;子房无毛。坚果期椭圆形,长1-1.5cm,直径达1cm,蓝黑色或黑色。花期6-10月,果期11月到翌年3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分布于华南及沙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资源分布:生于海拔20-1300m的丘陵或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中。

性味辛;苦;性凉

功能主治祛风止痛;活血消肿;收敛止血。主风湿骨痛;跌打瘀肿;外伤出血

用法用量用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烂取汁;或干叶研粉,冷开水调涂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皮、叶:味苦、性凉。有行气活血、祛瘀止痈的功能。用于跌打损伤、肿痛,外伤出血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翻天红

    药材名称翻天红拼音Fān Tiān Hónɡ别名落地蜈蚣来源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花葶苔草的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ex scaposa C.B.Clark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

  • 山枇杷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山枇杷叶药材名称山枇杷叶拼音Shān Pí Pá Yè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冬青科植物山枇杷的叶片。性味性平,味涩,无毒。功能主治健胃,平喘。治风热鼻塞、

  • 泡囊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泡囊草药材名称泡囊草拼音Pào Nánɡ Cǎo来源茄科泡囊草Physochlaina physalioides (L.)G. Don,以根、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

  • 苦瓜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苦瓜根药材名称苦瓜根拼音Kǔ Guā Gēn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,夏、秋采收。性味苦,寒。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凉,味苦,无毒。"②《闽

  • 竹卷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竹卷心药材名称竹卷心拼音Zhú Juǎn Xīn别名竹针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竹心(《本草再新》)。出处《生草药性备要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卷而未放的幼叶。清晨采摘。原形态

  • 扁蒲扇

    药材名称扁蒲扇拼音Biǎn Pú Shàn别名歧花鸢尾、扇扇草、白射干、白花射干、野鸢尾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.,以全草及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、华东

  • 棉花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棉花根药材名称棉花根拼音Mián Huā Gēn别名土黄芪来源锦葵科棉属植物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.、树棉(中国棉)G. arboreum L.及

  • 小果金花茶叶

    药材名称小果金花茶叶拼音Xiǎo Guǒ Jīn Huā Chá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小果金花茶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elliamicrocarpa(S.L.MoetS.Z.Hua

  • 猪鬃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猪鬃草药材名称猪鬃草拼音Zhū Zōnɡ Cǎo别名铁线蕨、铁线草、水猪毛七、猪毛七、石中珠、乌脚芒、铁丝草来源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-ven

  • 公英叶风毛菊

    药材名称公英叶风毛菊拼音Gōnɡ Yīnɡ Yè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dandelion Saussurea出处始载于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叶风毛菊的全草。拉丁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