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红豆七

红豆七

药材名称红豆七

拼音Hónɡ Dòu Qī

别名通气跌打、风车藤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莲叶桐科植物大花青藤的根或藤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ligera grandiflora W.W.Smith et J.F.Jeffr.

采收和储藏: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大花青藤藤本,高2-6m。茎被黄褐色长柔毛。叶互生,纸质;叶柄长4-12cm;叶为指状复叶,小叶3片,小叶片卵形、倒卵形至披针状椭圆形,长4-14cm,宽3-9cm,先端短渐尖至突尖,稀近圆钝,基部圆形,两侧偏斜,上面被疏刚毛,主脉较密,下面无毛,侧脉4-5对,网脉不明显。聚伞花序紧密,腋生,较叶短,花序轴密被黄褐色短柔毛,花红色,有紫红色斑点或条纹;萼片5,长1.2-1.4mm,具5脉,内面被短柔毛;花瓣5,与萼片相似,稍小;雄蕊5,花丝被短柔毛,花丝基部有1对退化雄蕊,膜质,长卵形,具柄;子房下位,略呈四棱形,密被短柔毛或刚毛,花柱被长柔毛,柱头波状扩大成鸡冠状;花盘上具小腺体。果具4翅,大翅长3-4cm,小翅窄或不发育。花期6,8月,果期8,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-3000m的山野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圆柱形,有少数分枝,直径4-6mm。表面灰棕色,具明显槽棱,被黄褐色长柔毛,在芽旁较密,偶有无毛者。质硬,断面不整齐,淡棕黄色。气微,味甘、辛、涩。

功能主治散瘀消肿;解热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

用法用量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舌头

    药材名称牛舌头拼音Niú Shé Tou别名苣荬菜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野苦荬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山苦荬(《广西中草药》),牛舌片(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

  • 小扁豆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扁豆药材名称小扁豆拼音Xiǎo Biǎn Dòu来源豆科小扁豆Pritropis cytisoides (Roxb.)Wight et Arn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

  • 倒心叶桃叶珊瑚

    药材名称倒心叶桃叶珊瑚拼音Dǎo Xīn Yè Táo Yè Shān Hú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倒心叶珊瑚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ucuba obcordata(Rehd.)Fu采收和储藏

  • 炮仗筒

    药材名称炮仗筒拼音Pào Zhànɡ Tǒnɡ别名泡掌筒、空心草、猴橘子、金鸡一把锁、鬼竹子来源忍冬科炮仗筒Leycesteria formosa Wall. var. gland

  • 钩栗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钩栗药材名称钩栗拼音Gōu Lì别名青叶槠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。原形态钩栲,又名:厚果、大叶锥栗、猴栗

  • 小黄连刺

    药材名称小黄连刺拼音Xiǎo Huánɡ Lián Cì英文名root of Soulie Barberry别名刺黄芩、老鼠刺、黄檗刺、小黄檗刺、猫儿刺、三颗针出处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

  • 牡荆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牡荆子药材名称牡荆子拼音Mǔ Jīnɡ Zǐ别名小荆实(《本经》),牡荆实(《本草经集注》),梦子(《石药尔雅》),荆条果(《药材学》)。出处陶弘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。8~9

  • 何首乌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何首乌药材名称何首乌拼音Hé Shǒu Wū英文名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别名首乌、赤首乌、铁秤砣、红内消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

  • 珍珠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珍珠菜药材名称珍珠菜拼音Zhēn Zhū Cài别名红丝毛、过路红、阉鸡尾、活血莲、红根草、红梗草、赤脚草、狼尾巴花、狼尾珍珠菜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珍珠菜Lysimac

  • 硼砂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硼砂药材名称硼砂拼音Pénɡ Shā别名月石来源硼砂矿经精制而成的结晶。炮制矿砂挖出后,溶于沸水中,滤去杂质,滤液放冷后析出结晶,取出干燥。性味甘、咸,凉。功能主治清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