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丹参膏

丹参膏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赤芍药、白芷,各等分。

炮制上细,以酒淹三宿,入猪脂半斤,微煎令白芷黄色,滤去渣,入黄蜡一两。

功能主治治乳肿、乳痈毒气作赤热,渐成攻刺疼痛,及治乳核结硬不消散。通顺经络,宣导壅滞。

用法用量每用少许,时时涂之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方出《鬼遗》卷五,名见《外台》卷二十四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防风白芷细辛、芎?、黄芩、芍药、甘草(炙)、黄耆牛膝、槐子、独活当归

功能主治生肉。主发背发乳,口己合,皮上急痛;踠折。

用法用量《外台》无甘草黄耆,有大黄。诸药各一两。

摘录方出《鬼遗》卷五,名见《外台》卷二十四

医心方》卷二十二引《深师方》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4两,人参2分,当归4分,芎?2两,蜀椒2两,白术2两,猪膏1斤。

制法上切,以真苦酒渍之,夏天2-3日,于微火上煎,当着底搅之,手不得离,三上三下,药成绞去滓。

功能主治养胎易生。主妊娠7月,或有伤动见血;及生后余腹痛。

用法用量每服如枣核大,以温酒调下,1日3次,稍增可知;若有伤动见血,服如鸡子黄者,昼夜6-7服。

摘录医心方》卷二十二引《深师方》

《肘后方》卷八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3两,蒴藋3两,莽草叶1两,踯躅花1两,菊花1两,秦艽2两,独活2两,乌头2两,川椒2两,连翘2两,桑白皮2两,牛膝2两。

功能主治伤寒时行,贼风恶气,在外即肢节麻痛,喉咽痹;寒入腹,则心急胀满,胸胁痞塞,并瘫缓不遂;风湿痹不仁,偏枯拘屈,口?耳聋,齿痛头风,痹肿,脑中风动且痛痈,结核,漏,瘰疬,坚肿未溃,及丹疹诸肿无头,状若骨疽者,及恶结核走身中者,风水游肿。

用法用量苦酒5升,麻油7升,煎令苦酒尽,去滓。凡病在外,即肢节麻痛,喉咽痹,寒人腹则心急胀满,胸胁痞塞,内则药之,外则摩之;瘫缓不遂,风湿痹不仁,偏枯拘屈,口?耳聋,齿痛头风,痹肿,脑中风动且痛;及痈,结核,漏,瘰疬,坚肿未溃,敷之取消;丹疹诸肿无头,状若骨疽者,摩之令消;恶结核走身中者,风水游肿,亦摩之。其服者如枣核大,小儿以意减之,日5服,数用之悉效。亦用猪脂同煎之。若是风寒冷毒,可用酒服;若毒热病,但单服;牙齿痛,单服之,仍用绵裹嚼之。

临床应用瘰疬有小儿耳后疬子,其坚如骨,已经数月不尽,以帛涂膏贴之,二十日尽消。

摘录《肘后方》卷八

《鸡峰》卷二十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1两,蒴藋1两,莽草1两,蜀椒1两,踯躅1两,秦艽1两,独活1两,白及1两,牛膝1两,菊花1两,乌梅1两,防己1两。

制法上(口父)咀,以醋1升,浸1宿,夏半日,如急要便煎之,猪脂4升,煎令醋气歇,慢火煎之,去滓。

功能主治身中忽有痛,如竹扑之状,名曰气痛,不可忍者,游走不住,发作有时,痛则小热,痛定则寒,皆由冬时受温气,至春暴寒风来折之,不成温病,乃作气痛。

用法用量用敷患上,1日5-6次。

摘录《鸡峰》卷二十

《千金翼》卷十六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别名丹参

处方丹参4两,蒴藋根4两,秦艽3两,羌活2两,蜀椒(汗,去目闭口者)2两,牛膝2两,乌头(去皮)2两,连翘2两,白术2两,踯躅1两,菊花1两,莽草1两。

制法上切,以苦酒5升,麻油7升合煎,苦酒尽,去滓,用猪脂煎成膏。

功能主治伤寒时行,贼风恶气在外,肢节痛挛,不得屈伸,项颈咽喉痹塞噤闭,入腹则心急腹胀,胸中呕逆,缓风不遂,湿痹不仁,偏枯拘屈,口面喎斜,耳聋齿痛,风颈肿痹,脑中风痛,石痈,结核瘰疬,坚肿末溃,赤白瘾疹,诸肿无头作痈疽者,风结核在耳后,风水游肿疼痛翕翕。

用法用量丹参煎(《圣济总录》卷三十二)。

摘录《千金翼》卷十六

《圣惠》卷四十五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2两,莽草1两,附子2两(去皮脐),汉防己1两,芎?1两,川椒1两,吴茱萸1两,白芷1两,沉香半两,零陵香半两,鸡舌香半两,犀角屑1两,当归1两,商陆2两,木香半两。

制法上锉细,用绵裹,以醋2升,渍1宿,以好猪脂2斤,慢火煎令药色黄,绞去滓,膏成,以瓷盒盛。

功能主治脚气风毒,肿甚难消。

用法用量每取摩所患处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四十五

圣济总录》卷一八○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1两,细辛(去苗叶)1两,芎?1两,当归(锉,焙)1两,桂(去粗皮)1两,防风(去叉)1两,蜀椒(去目并闭口者,炒出汗)半两,干姜(炮)半两。

制法上锉,如麻豆大,猪脂5两,羊髓5两,与药相和,入铫子内,慢火熬,候药黄色,取下绞去滓,贮瓷器中。

功能主治小儿鼻塞不通利。

用法用量每以大豆许纳鼻中,1日3次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一八○

《鬼遗》卷五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2两,芍药2两,白芷1两。

制法上3味,以苦酒渍1夜,猪脂6合,微火煎三上下,膏成。

功能主治通顺经络,宣导壅滞。主乳肿,乳痈,毒气焮作赤热,渐成攻刺疼痛;及治乳核结硬不消散。

用法用量敷之。

摘录《鬼遗》卷五

《外台》卷二十三引《延年秘录》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8分,白蔹4分,独活4分,连翘4分,白及4分,升麻6分,蒴藋6分,防己5分,玄参5分,杏仁5分(去皮尖)。

制法上切细,以生地黄汁淹渍1宿,以炼成猪膏4升,微火煎五上五下,药成,绞去滓。

功能主治恶肉、结核、瘰疬,脉肿、气痛。

用法用量以摩病处,1日3-4次。

摘录《外台》卷二十三引《延年秘录》

《肘后方》卷五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处方丹参2两,蒴藋2两,秦艽1两,独活1两,乌头1两,白及1两,牛膝1两,菊花1两,防风1两,莽草叶半两,踯躅花半两,蜀椒半两。

功能主治恶肉,恶核,瘰疬,风结,诸脉肿;疔肿、痈疽。

用法用量方中防风,《千金》作“防己”。《圣惠》有白术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丹参膏虽云散血消肿,而实外敷毒风之峻药。

摘录《肘后方》卷五

《千金》卷二:丹参膏

药方名称丹参膏

别名滑胎丹参膏

处方丹参半斤,芎?3两,当归3两,蜀椒5合(有热者,以大麻仁5合代)。

制法上(口父)咀,以清酒溲湿,停1宿以成,煎猪膏4升,微火煎,膏色赤如血,膏成,新布绞去滓。

功能主治养胎,令滑易产。主

用法用量滑胎丹参膏(《普济方》卷三三七)。

注意不可逆服,至临月,乃可服。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丹参破宿生新;统穹、归,佛手(即佛手散)为滑胎易产之专药。而方中便具活法,寒用川椒,热用麻仁,各随母气之偏胜耳。服后猪膏、醇酒取其滑泽滋益也。苟孕妇中气不实,不特猪膏宜远,麻仁亦难轻试,然观热易麻仁一语,活法尽情吐露矣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二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上散

    药方名称一上散处方雄黄(通明,手呵破者)黑狗脊蛇床子(炒)熟硫黄各15克寒水石18克斑蝥13个(去翅、足、毛,研碎)制法上药另研雄黄、硫黄、寒水石如粉,次入斑蝥、蛇床子和黑狗脊为细末,同研匀。功能主治

  • 牛黄八宝丸

    药方名称牛黄八宝丸处方雄黄15克玄参15克 炒羌活9克黄连(土炒)9克羚羊角9克犀角9克 炒贝母9克乳香9克没药9克青黛6克珍珠1.2克朱砂15克牛黄6克冰片6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。另用金银花、紫花地丁

  • 疔膏

    药方名称疔膏处方蓖麻子2两(去壳),蜗牛30个(带壳),松香1两(制),银朱1两,蛔虫10条。制法先将蓖麻子打烂,再同诸药打1000余捶即成膏。功能主治疔疮。用法用量贴疔疮处。摘录《疡科遗编》卷下

  • 秘红丹

    药方名称秘红丹处方川大黄(细末)3克 油肉桂(细末)3克 生赭石(细末)18克功能主治降胃平肝。治肝郁多怒,胃郁气逆,以致吐血、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。用法用量上药三味,将大黄、肉桂末和匀,用赭

  • 红丸子

    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:红丸子药方名称红丸子处方牛膝(酒浸一宿)川乌(炮)南星(醋煮三次)细辛(去苗,净洗)何首乌(用水煮熟)桔梗(去芦)山桂(去粗皮)当归自然铜(煅,醋淬七次,别研)白蔹赤芍药骨碎补(

  • 五辛宽膈汤

    药方名称五辛宽膈汤处方丁香檀香胡椒各15克桔梗(去芦头)60克干姜(炮)105克 缩砂仁60克甘草(炙)120克 陈橘皮(去白)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治久寒积冷,心腹刺痛,胁肋胀满,呕吐恶心,

  • 立圣??草散

    药方名称立圣??草散拼音lishengcaosan处方??草1两(生用),琵琶叶1两(生用,去毛),半夏1两(汤浸,焙干)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中风涎盛,及气膈不粥。用法用量每服1钱,水1盏半,加生姜

  • 补中滋荣汤

    药方名称补中滋荣汤处方人参7分,川芎7分,陈皮5分,柴胡5分,神曲5分,白术5分,茯苓5分,归身5分,砂仁4分,升麻4分。功能主治阴毒发斑。摘录《方症会要》卷一

  • 安喘至圣丹

    药方名称安喘至圣丹处方人参量须稍大、牛膝3钱,熟地5钱,山茱萸4钱,枸杞子1钱,麦冬5钱,北五味1钱,胡桃3个,生姜5片。功能主治气虚所致气喘而上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石室秘录》卷一

  • 金钗石斛圆

    药方名称金钗石斛圆处方川椒(去目.微炒出汗)、葫芦巴(炒)、巴戟天(去心)、地龙(去土炒),各四两;苍术(去浮皮)、乌药,各十六两;川乌头(炮.去皮.脐)、羌活(去芦)、茴香(炒)、赤小豆、马蔺子(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