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加味解毒生脉散

加味解毒生脉散

《千家妙方》上册引关幼波方:加味解毒生脉散

药方名称加味解毒生脉散

处方西洋参15克(另煎对服)五味子10克玄参15克 生地15克 丹皮15克天花粉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 银花30克麦冬30克赤芍15克远志15克 鲜茅根60克 川贝12克犀角1.5克(对服)羚羊粉1.5克(对服)

功能主治强心护阴,清营解毒。治大肠杆菌败血症并中毒性休克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每日一剂。

备注本方所治大肠杆菌败血症而致中毒性休克,高热曾达40.3℃,继而血压下降,四肢厥冷,且有幻视,病情严重。此乃心气素亏,以致邪热逆传心包之故。证见高烧,口干咽痛,脉细数,舌绛少苔,实为邪已入营,气阴两伤;由于毒热炽盛,阻闭于内,不得透达,以致四肢逆冷,此乃热深厥深,阳极似阴之象。此时病邪嚣强而正气衰微,正不抗邪,若不积极扶正,则正气暴脱,故以强心护阴,清营解毒为法。方以生脉散、清营汤化裁,重用西洋参麦冬五味子以养心气,收敛耗散之精气;银花、犀角、羚羊粉、白茅根、丹皮、生地、知母黄柏赤芍清营解毒,凉血散瘀;玄参天花粉以加强养阴生津之力;川贝、远志调补心气,化痰散结,以防痰热阻闭心包。盖热邪已逆传心包,在热甚阴伤的情况下,势必灼液为痰,因而痰热忸闭包络,神志被蒙,已为必然趋向,用以预防痰闭,实为势在必行。

摘录《千家妙方》上册引关幼波方

《千家妙方》卷上引关幼波方:加味解毒生脉散

药方名称加味解毒生脉散

处方西洋参15g(另煎兑服),五味子10g,元参15g,生地15g,丹皮15g,天花粉15g,知母10g,黄柏10g,银花30g,麦冬30g,赤芍15g,远志12g,鲜茅根60g,川贝12g,犀角1.5g(兑服),羚羊粉1.5g(兑服)。

功能主治强心护阴,清营解毒。主毒热入营,热深厥深,气阴两伤者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摘录《千家妙方》卷上引关幼波方

猜你喜欢

  • 别脾散

    药方名称别脾散处方甘遂不拘多少。制法用面包于浆内,煮10数沸,去面后,将细米糠火炒黄色为末。功能主治痞证,发热盗汗,胸背疼痛。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钱,小儿1钱,用冷蜜水卧服。注意忌油腻、湿面、腥物。摘录

  • 唅化丹

    药方名称唅化丹处方胆矾、硼砂、明矾、牙皂、雄黄。制法枣肉为丸,如芡实大。功能主治喉中梅核气。用法用量含化,温黄酒1杯过口,内服苏子降气汤。摘录《嵩崖尊生》卷六

  • 文蛤汤

    药方名称文蛤汤处方文蛤70克麻黄甘草生姜各42克石膏70克杏仁50个大枣12枚功能主治清里疏表。治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;兼主微风,脉紧头痛。用法用量以水1.2升,煎取400毫升,温服200毫升,汗出即

  • 九龙膏

    药方名称九龙膏处方儿茶、血竭、乳香、没药、青木香、山甲各等分。制法上为细末,用归尾3两,红花3两,酒煎膏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鱼口,便毒,悬痈,横痃,初起未成脓者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空心热酒送下。

  • 石柏散

    药方名称石柏散处方煅石膏15克黄柏9克蛤壳粉9克白芷9克 黄丹3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。功能主治治带状疱疹。用法用量油调外敷。痒甚,加轻粉、明矾。摘录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

  • 柏叶散

   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七十三:柏叶散药方名称柏叶散处方柏叶45克(微炙)续断45克 芎藭45克禹余粮75克(烧,醋淬七遍)艾叶30克(微炒)阿胶30克(捣碎,炒令黄燥)赤石脂30克牡蛎30克(烧为粉)地榆3

  • 法制姜附丸

    药方名称法制姜附丸处方香附子(炒去毛,称1斤,米泔水浸,秋冬3日,春夏1日夜,漉出新水洗浸,入银器中,水3碗,令香附上有水寸余,次取大蒜20头,去皮膜,取仁铺在香附上慢火煮之,候蒜如糊,即用银匙不住手

  • 浸酒药

    药方名称浸酒药处方常山(炒)1两,苍术(浸,炒)1两,草果5分,青皮5分,陈皮5分,贝母5分,甘草5分,鳖甲1片(炙)。制法上锉碎,用老酒半碹,入瓶中浸。功能主治久疟,诸药不效者。用法用量每次服1-2

  • 活血舒筋汤

    药方名称活血舒筋汤处方归尾、赤芍、片姜黄、伸筋草、松节、海桐皮、落得打、路路通、羌(独)活、防风、续断、甘草。功能主治活血祛瘀,舒筋通络。主伤筋与筋错、筋挛,关节行动不舒,肿痛。用法用量水煎,内服。病

  • 三倍汤

    药方名称三倍汤处方草豆蔻仁二两,甘草一两,生姜、盐(炒),各五两。炮制上件拌和匀,入瓷器内淹一宿,焙干,为末。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,胸膈闷满,饮食不化,呕逆恶心,或霍乱呕吐,心腹刺痛,肠鸣泄痢,水谷不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