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诗词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栝楼桂枝汤

栝楼桂枝汤

金匮要略》卷上:栝楼桂枝汤

药方名称栝楼桂枝汤

处方栝楼根6克桂枝9克 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

功能主治解肌发表,生津舒筋。治外感风寒,发热恶风,头痛汗出,身体强,几几然,脉沉迟而有力者。

用法用量上六味,以水900毫升,煮取300毫升,分三次温服,取微汗。汗不出,服顷啜热粥发之。

备注本方即《伤寒论桂枝汤加蒌根而成,所治之证,为痉病中之柔痉。是外有表邪,经络受阻,经脉拘急不舒,复因表虚汗出,津液不得濡润而成。方中用桂枝汤外解风寒,加入栝楼根甘寒润燥而通津液,并且善通经络。配合成方,可收解表生津并重之效,表证解,津液通,经脉濡,而痉亦自愈。

摘录金匮要略》卷上

《金匮》卷上:栝楼桂枝汤

药方名称栝楼桂枝汤

别名瓜蒌桂枝汤、桂枝瓜蒌

处方栝楼根2两,桂枝3两,芍药3两,甘草2两,生姜3两,大枣12枚。

功能主治太阳病,其证备,身体强,几几然,脉反沉迟,此为痉。

用法用量瓜蒌桂枝汤(《普济方》卷一三二)、桂枝瓜蒌汤(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)。本方方名,《法律》引作“栝楼桂枝汤”、《幼幼集成》引作“瓜蒌桂枝汤”。

各家论述①《法律》:即系湿热二邪交合,不当从风寒之表法起见,故不用葛根之发汗解肌,改用栝楼根味苦入阴,擅生津撤热之长者为君,合之桂枝汤,和荣卫,养筋脉,而治其痉,乃变表法为和法也。②《金匮要略论注》:其原由筋素失养而湿复挟风以燥之,故以桂枝汤为风伤卫主治,加栝楼根以清气分之热而大润其太阳经既耗之液,则经气流通,风邪自解,湿气自行,筋不燥而痉愈矣。

临床应用小儿抽搐症《陕西中医》(1985;7:304):以栝楼桂枝汤治疗小儿抽搐症60例,其中男38例,女22例,年龄1-6岁,病程1月-2年,属于热性病后遗症25例,不明原因者35例。处方:栝楼根15g,桂枝8g,白芍12g,炙草、生姜各6g,大枣5枚;气虚加党参,脾虚加白术,血虚加当归,阴虚加石斛,每日1剂,水煎服,服药忌食生冷油腻。结果,40例15天内治愈。18例1个月内治愈,2例无效,总有效率达96%。

摘录《金匮》卷上

猜你喜欢

  • 健骨散

    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二:健骨散药方名称健骨散处方白僵蚕制法上药为末。功能主治治小儿久患疳疾,体虚不食,及诸病后天柱骨倒,医者不识,谓之五软。用法用量三岁儿用1.5克,薄荷酒调下。后用生筋散贴。摘录《世医

  • 皂角圆

    药方名称皂角圆处方皂角(捶碎.以水一十八两六钱揉汁.用蜜一斤.同熬成膏),干薄荷叶、槐角,各五两。青橘皮(去瓤)、知母、贝母(去心.炒黄)、半夏(汤洗七次)、威灵仙(洗)、白矾(枯过)、甘菊(去枝),

  • 顺气和中汤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九:顺气和中汤药方名称顺气和中汤处方黄耆4.5克人参3克甘草(炙)2.1克白术陈皮当归白芍各1.5克升麻柴胡各0.9克细辛蔓荆子川芎各0.6克功能主治治气虚头痛,痛不可忍,昼夜不得眠,恶

  • 保生锭子

    《痘疹金镜录》卷上:保生锭子药方名称保生锭子处方胆星1两,白附子1两,辰砂(水飞)1两,麝香2钱,天麻5钱,防风5钱,全蝎5钱,羌活5钱,蛇含石(煅7次,水飞)4两。制法上为末,大米糊作锭子,金箔为衣

  • 加味羊肝丸

    《医便》卷三:加味羊肝丸药方名称加味羊肝丸处方白乳羊肝1具(以竹刀割开,去膜,蒸熟,捣如泥),甘菊花5钱,黄连1两,防风(丢芦),薄荷(去梗),荆芥穗(去梗,净),羌活5钱,当归5钱,生地黄5钱,川芎

  • 活血解毒汤

    王兰根方:活血解毒汤药方名称活血解毒汤处方当归10克,生地15克,赤芍15克,薏苡仁30克,板蓝根30克,银花30克,元参15克,夏枯草30克,何首乌15克。功能主治活血凉血,清热解毒。主素体阳盛,感

  • 茶柏散

    药方名称茶柏散处方细茶(清明前者佳)3钱,黄柏3钱,薄荷叶3钱(苏州者),硼砂(煅)2钱。制法上为极细末,取净末和匀,加冰片3分。功能主治诸般喉症。用法用量吹入。摘录《万氏家抄方》卷三

  • 椒豆饮

    药方名称椒豆饮处方汉椒49粒,黑豆14粒,乌梅2个(打破),甘草节3寸(碎)。功能主治解砒毒。主用法用量上用水1碗,煎7分,温服。摘录《百一》卷十七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二五一

  • 温脾散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温脾散药方名称温脾散处方诃黎勒皮(炮)、人参,各三分;甘草(炙)一分,白术、木香、茯苓(去皮)、藿香(去梗)、陈皮(去白)、黄蓍、桔梗,各半两。炮制上件捣,罗为散。

  • 鸬鹚涎丸

    药方名称鸬鹚涎丸处方光杏仁栀子(炒黑)石膏蛤粉天花粉各60克牛蒡子90克 生甘草12克麻黄24克青黛射干各30克细辛15克制法共研细末,鸬鹚涎90克,加蜜为丸,如弹子大。功能主治治小儿百日咳。用法用量